永德三年腊月初六,成亲第三日。
顾西池还跪在顾府祠堂反省。
我命人套了马车,往皇宫去。
想问一问皇兄对世家的看法。
声音里几次三番提到的“皇族与世家对立”,需得早做准备才是。
而且,如果可以的话,我和顾西池的事儿,也得早做了断才好。
马车拐进长庚门,我远远看到皇宫门前围了很多人。
他们大多穿青衫,是读书人的打扮。
这些读书人三两成群,郑重其事地把手上的诗文塞到皇宫门前那些黑漆漆的大箱子里面。
【各位请看,这是永德年间,皇帝为从民间选取官员设立的取士箱,无论是官学学子还是平民百姓,有想做官者,只需写下策论投进这箱子里,就有被皇帝选中的机会。】
【据史书记载,取士箱曾先后选出来了近百位出自寒门的官员。】
【扯远了,我们继续讲永德三年的事儿。】
【永德初期,世家垄断知识,把持着朝堂为官的渠道,皇帝正为无人可用而烦闷,殊不知,后世里名声显赫的文武双将,此时也正汲汲营营,无施展之地。】
【此二人也曾将诗文递进取士箱,可不知为何,并未得皇帝重用。】
【在永德新政实施被阻,天下动荡不安之时,力挽天倾,史册留名的文武双将,于永德三年的腊月,怀才不遇,籍籍无名。】
我尽管早就习惯了这声音,还是震惊。
这些人里有皇兄渴求的贤才么?
我暗暗留了心,想着要与皇兄提一提这事儿。
一抬头却跟一双黑亮的眼睛对上。
清凉凉的眼睛,满目沉静,偏偏又亮的惊人,似乎燃着一簇火焰。
那是一个极年轻的男人,穿黑衣,右手提着一柄剑。
瞧起来跟这里等着递送诗文的读书人格格不入,却依旧混迹在他们中间。
他很敏锐,很快察觉到了我的目光,回望过来,眉头微皱。
我目光在他腰间的剑上流连片刻。
剑柄上的花纹,隐约是一个陆字。
他会是那声音里提到的武将么?
我越过弯腰为我引路的小太监,走到他身边:“陛下设取士箱广纳贤才,你既然有自荐之意,为何不投诗文策论?”
他话说的极简洁:“臣不会写治国理政的策论。”
“那你会什么?”
“打仗。”
我压低了声音:“《太白论》读过吗?”
他猛的抬头,紧紧盯着我:“您如何得知?”
《太白论》乃是前朝镇国将军府的祖传兵书,我皇祖父打进皇城时还曾与镇国将军打过一仗。
那一仗之后,镇国将军率全府告老还乡,《太白论》失传,再未现于人前。
没想到六十年后,我又遇到镇国将军府的后人了。
我没回答,转身往宫里走:“跟上吧,我为你引荐陛下。”
“你叫什么?”
他落后我几步远,跟在我身侧:“陆问洲。”